银行业资本补充压力大 补足资本体能防范重大风

发布时间:2019-06-21

  日前,央行决定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 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随后,银保监会决定将允许保险机构投资符合条件的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这些都是管理层支持银行业补充资本的最新政策。新的一年,管理层和实体经济都对银行业进一步提高放贷能力、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寄予更高的期望。不过,无论是从着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还是从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考虑,只有首先补足了银行业自身的资本体能,才能产生后劲十足的风险防控以及支持实体经济的力量。

  多重因素叠加 加速银行资本消耗

  去年,随着银行核销不良资产压力加大,大部分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和资产收益率(ROA)有不同程度下降,对银行资本产生压力。同时,在打破嵌套、化解资金池、去错配、净值化转型的强监管要求下,银行理财产品将打破刚性兑付,逐步净值化,银行理财的增速大幅放缓,且银行表外资产陆续回表,以往被深埋的资本占用“被公开”,银行资本消耗加速。

  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29.54万亿,其中资产配置中非标准化债券类资产占16.22%,总规模约4.8万亿。上述4.8万亿非标资产回表将100%计提风险资产,将使我国银行业面临着较大资本补充压力。

  同时,子公司布局加强也成资本消耗主要出口。其中首当其冲的是理财子公司的落地。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至少已经有22家银行对外公告设立理财子公司,所动用的资本规模接近千亿。

  除了理财子公司,去年商业银行对旗下其他牌照的重视程度也较以往有增无减,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金融租赁、消费金融、境外子公司等牌照,其核心目标就是增强对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更大的空间。但是,每一个牌照子公司的设立,都要消耗银行一笔可观的资本金。

  另外,随着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银行业和外资战略股东在新平台上开展合作的可能性也在上升,一些银行已经在谋划相关的计划,一旦落地无疑也意味着一笔不菲的核心资本支出。

  还有,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新规要求,2019年起,大型银行被要求更高的资本补充,最低TLAC不得低于集团加权风险资产的16%,2022年起不得低于18%。最低TLAC不包含巴塞尔协议Ⅲ中缓冲资本要求(逆周期资本、储备资本和对G-SIBs的附加资本。这些都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提出更高要求。

  多种融资方式并举减少资本压力

  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分为内源融资补充和外源融资补充两种渠道或方式。内源融资又称内源资本,是指商业银行的资本主要来源于股息分配后的留存收益所形成的内源资本,留存收益受银行净利息收入、贷款损失准备(贷款质量)、耗费、税收、股息分配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而外源融资又称外源资本,是指银行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和出售资产等形式从金融市场获得补充资本。

  据分析,自2013年初《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银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券替代次级债,目前存量规模约为1.5万亿元。除了二级资本债券外,非公共发行优先股、定向增发、次级债、可转债发行等皆是银行外源融资方式补充资本金的。尤其是去年股市大幅下行,大部分银行股都处于破净状态,上市银行多倾向于原股东定增、发行优先股等补充一级资本。

  最重要的是,管理层积极支持拓宽银行补充资本的渠道。比如去年3月,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支持商业银行积极扩宽资本工具发行渠道,扩大投资者群体,积极研究增加资本工具种类,简化资本工具发行的审批程序。该意见还提出,商业银行应将资本补充与资本规划相结合,统筹考虑资产增长、结构调整、内源资本留存、外部环境等因素,科学合理设定资本补充计划。

  去年12月25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多渠道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有关问题,推动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今年1月24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提高银行永续债(含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央行决定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可以使用持有的合格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从央行换入央行票据。同时,将主体评级不低于AA级的银行永续债纳入央行中期借贷便利(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常备借贷便利(SLF)和再贷款的合格担保品范围。

  随后,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为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充实资本,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风险抵御能力,丰富保险资金配置,银保监会将允许保险机构投资符合条件的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但是,从战略角度考虑,银行不能一味依靠外源融资进行资本补充来满足资本监管要求,更要不断加强内部治理,靠自身盈利积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银行要保障经营受到资本的约束,对资本进行合理的规划,均衡考虑外源融资补充资本与内源资本积累之间的成本与收益关联。而且,银行不能再将传统的规模至上作为目标,而应该通过大力发展交易银行、直销银行和开放银行等模式,用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武装银行,将银行业务提升到效益至上和高质量发展上来,从而加快实现“轻资本、轻资产”的战略转型。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